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2021-02-23发布     转载自:公众号:原画册     上传用户:happy老男孩

  去年写作的系列大众破冰艺术摄影系列文章,收到许多好评,但同时也有许多尖锐的「拷问」。例如这个:

 

  网友A:

  大千世界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不拍,拍些所谓冷面的、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云里雾里的东西就艺术了?拍这些犄角旮旯、社会阴暗面、满地鸡毛、不知所云的东西,是显得自己比较特别?反人类普遍审美你确定不是在冒犯观众吗? 

 

  由于隐私保护,上面的评论化名为“网友A”,文字也经过了处理。他所指的是当时文章中列举的一些作品,包括一些大师作品和摄友们的习作: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民主森林》,威廉·埃格尔斯顿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不寻常之地》,史蒂芬·肖尔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色彩》习作, Dam keeper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色彩》习作,崔健

 

  我们并不想把这样的评论定性为「乌合之众」不再继续对话了,因为网友A的感受的确也是部分朋友阅读「大师作品」时的真实反映。在《为什么你讨厌所谓的“艺术摄影”?》中,我已经解释了这种心理的产生的原因在于,大众对「那些流芳百世***牛的摄影作品」的视觉期待落空,并用冷面、非叙事、不确定等补丁部分还原了艺术摄影的本来观感。

 

  但没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摄影往深了去就走向了这些「反人类普遍审美」的方向呢?

 

  下面我们中立客观聊聊,也期待给困惑的你更多帮助。

  -

 

  01

  所谓「反人类」审美,

  是个什么审美?

 

  网友A的评论隐含着一层语义,即那些被描述为「冷面的、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云里雾里的东西、犄角旮旯、社会阴暗面、满地鸡毛、不知所云」的东西,就是与人类普遍审美相背离的,就是反人类审美。

 

  如果反向思考,可以看出他所定义的人类普遍审美,大概是「漂亮、美好、让人舒服、感动、抒情、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类,总结起来就是——

 

视觉正能量

 

  在多次线下课程中,当我们问到“什么样照片是美的?”,几乎每次都会得到诸如「舒服」和「漂亮」「震撼」「奇特」等答案。

 

  符合网友A所指的大千世界的美,可以在IPPA、MPA、国家地理、索尼摄影比赛公开组中被广泛看到: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 丹尼尔·海里格(Daniel Heilig)

2019年MPA摄影大赛总冠军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 Tomlslav Velc 

2021年索尼摄影大赛国家组,克罗地亚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 Jassen Todorov

虚幻,2018国家地理摄影大赛总冠军

 

 

  对啊,这些是多么容易被震撼的图像啊,大千世界的美拍都拍不完。

 

  我们再来看部分被归类为艺术的作品的观感: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贝多芬的眼镜》

选自Ricarda Roggan的项目《Apokryphen》(伪经)

这是比较偏中性的表达。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The River Winter》,Jem Southam

相对于风光大片,画面的「乱」和题材的非猎奇,是一种中性偏负面的表达。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鸦》深濑昌久

动物为什么拍得「丑」?因为这部作品本身就无关漂亮与舒服。

 

  比较二者的话,后者更常出现中性乃至负面的意象。所以本质上,网友A所描述的不是「反人类」审美,其实是只是「反舒服漂亮震撼」的审美。而从100多年的摄影史来看,

 

「舒服」「漂亮」「震撼」虽让人爽,

却是艺术作品的既非必要,

更非充分条件。

 

  其实还是因为观者的审美光谱局限在较小的区域,而艺术作品们却是连续、广泛地分布在光谱坐标各处的,具体可以参考《为什么有些摄影作品“看不懂”?》。而另一个原因还在于尺寸、媒介等问题,参考《看不懂摄影大师作品谁的错?我帮你找一点客观原因》。

 

  那,艺术作品中为什么总存在「反舒服漂亮震撼」呢?这是大师们宣扬在「负能量」吗?

 

  -
 

  02

  为什么要「反舒服漂亮震撼」呢?

 

  先说结论:

 

  当你要真诚、细腻、深刻表达一件事情的时候,只动用「舒服」「漂亮」「震撼」一类的语言是不够的,几乎无法回避中性表达乃至负能量。

 

  这就好比文学写作,我们即会读到余光中先生《绝色》中「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这种充满惊艳与美感的语句;也会看到鲁迅先生《过客》里「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这样有些荒凉破败的描写。

 

  如果你将杰克·凯鲁亚克的写作限制在「舒服」「漂亮」「震撼」一类,那么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

 

  摄影视觉也是一种语言。人类的情感不仅仅只有「舒服」「漂亮」「震撼」一类,也包括了很多中性色彩、负面情绪的表达。正能量在弘扬社会正气方面是个好东西,但在摄影和其他多种门类的艺术表达中却未必是。

 

  纵观艺术史,你会发现延绵上万年的艺术作品,所描绘的并非只描绘美好的一面,也充斥着***亡、暴力、苦难。古典艺术常带着一种对宗教的宣扬和精神的歌颂,而当代艺术出现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背景中,常出现“发问”的形式。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希澳岛的屠***》,布面油画,德拉克洛瓦

古典绘画中描绘的“苦难”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艺术家在场》,行为艺术,阿布拉莫维奇

当代艺术中的“发问”倾向

 

  所以我们也经常说,

 

当代艺术不仅审美,也审丑

 

  事实上,更多可以被称为「艺术」的摄影作品的常见的特征是冷静、客观、复杂、多元。其实它们也没有刻意「反舒服漂亮震撼」,只是会根据创作者的需要平等对待正面的、中性的、负面的意象而已。因为如果只追求讴歌壮丽美好幸福,就束缚了手脚就只是「爽片」。

 

  之所以「反舒服漂亮震撼」的作品容易让人觉得被冒犯,是因为大家会将生活中对「负能量」的厌恶迁移到对艺术作品的期待中来,潜意识里觉得

 

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非要拍些「反人类」审美的东西?

 

  而这几乎是大众对艺术认识的***普遍的刻板印象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冰女士
    35岁
    化妆总监/主管
    1.2万-1.5万
    赵先生
    28岁
    摄影师/写真摄影师/摄影总监/主管
    9千-1万+提
    向先生
    35岁
    修图师/调色师
    6千-8千+提
    熊先生
    30岁
    摄影师
    1万-1.5万
    张先生
    23岁
    摄影师
    6千-8千+提
    陆女士
    27岁
    修图师
    5千-7千
    水先生
    35岁
    摄影总监/主管/写真摄影师/摄影讲师
    2.5万-3万
    韩女士
    24岁
    化妆师
    7千-8千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今天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修图师蚂蚱,实名尚玉超。山东德州人,现定居于山东烟台…
专访摄影师陈灏
专访摄影师陈灏
二字开头的年纪,有人拼尽全力追赶梦想,也有的人数着日子整天浑浑噩噩…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我们爱古风,爱它的独特风情和韵味,爱它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更爱它经典…
专访修图师火山
专访修图师火山
提起修图师,大多数人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埋头苦苦修图的男性修图师…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徐东老师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叙事:浪漫与理智并存,来回切换,游刃有余…
专访摄影师陈曦
专访摄影师陈曦
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多久?三分钟,三天,三个月,还是三年…
专访摄影师阿淼
专访摄影师阿淼
9年的从业经验,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无意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淼老师…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长大后的我们总是怀念着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时候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