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2020-08-20发布     转载自:百家号: 界面新闻     上传用户:晓萱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杨俊坡 深圳福田村,2015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杨俊坡 深圳会展中心,2020

 

  城市化***阴沉的音符

 

  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升级,“三来一补”产业开始退却,文化产业、科技产业、金融产业逐浪踏来。深圳也变得阶层森立、形态多元、空间复杂。张新民、陈远忠和郑黎岗关于农民工群像、股灾下的人类、城市爆炸恶性事件的拍摄,隐含着对城市含蓄的批判,因为这个城市看上去已经失控,劳动的失控、欲望的失控和管理的失控。它是城市化***为阴沉的音符。

 

  余海波的《大芬油画村》是关于深圳一个奇特的文化景观:用高度原创的方式去复制。按照城市一般的空间规律,在没有政府资金补助的情况下,艺术家村落一般会因为级差地租的原因,被推至城市的边缘,租农民房建工作室。大芬村的神奇之处在于,原本是香港人偶然作的一个仿作画廊,居然被复制成一个产业,变成了规模庞大的画匠手工业集群。余海波用颇为平淡的方式来纪录这一空间上的“原创悖论”:“以复制作品来满足市场需求,但用纯手工来创造溢价,空间的形态是独特而不能复制的。”

 

  摄影记者出身的贾玉川,其作品《他·她》算是城市化的猎奇式景观。LGBTQ在全球都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在宽容的城市,他们会发声大一点,在压抑的城市,他们会声音小一点。贾玉川的作品证明深圳存在这样的角落、这样的人群。贾玉川可能受到戴安·阿博斯的启发,不过戴安·阿博斯更对准肖像,而贾玉川则更强调变性人的生存空间。

 

  李政德的《新国人》则完全摆脱了“猎奇”视角,以一种直接粗暴的“快照”美学,关注这个移民城市中的中产、富人阶层以及他们夸张的消费主义。《新国人》让人联想到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式的意图。但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是横穿美国国境的人物白描,而李政德则是利用深圳作为超级富裕都市,在城市化时空框架下的消费欲望横空出世这一背景,来刻画“买就是创造”的深圳新国民。物质主义大潮是城市胜利阶层的标签,“穷得只剩下钱”决定了人物的外貌衣着符号,以及其裸露的精神向度。

 

  笔者根据深圳城市化展开的时间地理,对应着深圳摄影人的纪实叙事。不难发现,其内在的节奏是一致的。城市化的人群形态展开和产业形态升级,基本上对应着深圳摄影人的思考和叙事的节奏。深圳摄影人一直被焦灼的现实所驱赶、被魔幻的现实所触动、被多样的现实所选取。他们不需要花费心思创作更具审美性、更意识流、更具观念性的摄影,他们的内心已经被城市所占据,他们没有力量也没有意愿从现实中挣脱出来,沉迷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深圳的爆炸性时空框架就像一个黑洞一样,牢牢地吸附着他们,让他们拥有同一种共同的趣味和自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大芬油画村,2005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贾玉川 他·她,2002-2018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06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07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09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10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14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李政德 新国人,2014

 

  “切片问询”无法追逐深圳的变迁

 

  毫无疑问,城市化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主流摄影人的纪实摄影。但是,这些摄影人大都是切片式的。他们切入到城市的一个时间段,而且这些城市都是旧城(old city),已经有历史,而且不是爆炸性的时间地理结构。这些世界摄影人被城市化所决定的意识,不是他们摄影意识中***大的部分。实际上,摄影人大多从自己的社交网络和雇主需求出发,对城市化做了切片式的问询:某个街区、某个群体、某个行业,究竟在这里面发生了什么?

 

  深圳的故事在于,它是从一个渔村开始起步的,从乡村走向了超级都市,这种***的时间地理框架,使得深圳摄影人不仅仅向他们的世界同行那样寻找题材,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切片问询”往往不能追逐到像深圳速度这样的城市化社会变迁。快门必须很快,因为事物变化太快,消失得也很快。但悖论的是,曝光时间还要很“长”,因为完整观察它的来龙去脉,是需要一定的长波段眼光。它构成了纪实摄影的一种气质上的平衡。

 

  例如刚改革开放的中英街,门庭若市,它是一个与世界“边境互动”的街市,但是很快,这个象征就变化了,因为全球化已经开始深入到深圳的蛇口、罗湖、福田。一个商贸街道的命运,就开始退却。很快,它就变成了一个到此一游的景点。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中英街看上去连“深圳必打卡景点”都算不上。所以深圳的摄影师拍摄的中英街,就变成多次命运转折的无厘头呈现。

 

  深圳的“二奶村”也是如此,***早的地址是皇岗村,因为靠近深港两地口岸,大量往返深港的香港货柜司机就在此安置内地情妇。随着深圳城市化的升级,香港司机群体收入已经不够,来深圳办工厂的香港管理人员开始安置内地情妇,“二奶村”选址也以此沿着深惠公路向北移动。某种意义上,“二奶村”的摄影轨迹也要服从城市化产业的空间生产路线。

 

  深圳的“城中村”也是深圳摄影人的重要题材。深圳因村而起,实际上村“包围”了城,开始城小而村大,村域经济犹如一个个社区经济。不过,随着城市化升级,再加上2003年深圳开始推行“净畅宁”工程,着重取缔一些城中村,导致各村面积萎缩,城市化产生的高地价弥补了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但也抬高了原本安置于城中村的居住成本。***后,随着政府安居房的大量推出,城中村的民间保障房的功能开始变弱,甚至一些更聪明的城中村,开始引入新型人才,招商招租,向各种科技产业园、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基地转型,追逐时代的风口产业红利。有趣的是,深圳摄影人镜头下的城中村,不仅要追逐城中村的演变,也要受到城中村全球化视角的影响(比如在很多西方学者眼里,城中村反映的是底层人们的居住权利)。所以,深圳摄影人所展现的村中村,既有蜗居的愁苦、不安全的忐忑、也有人拍出参差多态的温暖,和人间烟火的世态。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深圳华强北人才市场,1991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深圳宝安工业区工厂宿舍, 1992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深圳涅槃酒吧,1994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深圳边境线,1996

 

深圳摄影40年:被焦灼而魔幻的现实所驱赶的摄影人|正午视觉

余海波 深圳沙头角中英街,1996

 

  什么是深圳摄影趣味

 

  “深圳摄影趣味”意味着,在深圳的时间地理中,深圳摄影人的心智模式被牵引、被收敛到以下属性:

 

  1 深圳40年的高速发展,爆炸性的城市化过程以及伴随着的人类迁徙模式,使得这片土地上发生着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以至于深圳摄影人***热衷纪实摄影,几乎冷漠于其他任何流派。不像北京还有大批王庆松这类艺术家,热衷于观念摄影;上海也有杨福东这样的艺术家,将半殖民地时代的历史风情进行“挪用”和“再造”。深圳摄影人骨子里觉得,深圳进行着的“现实的魔幻”已经足够超越“观念的生造”。爆炸性的时空框架,就是摄影素材的一切来源。

 

  2 深圳摄影人善于用累积的影像来判断城市的变化。时代既需要极速的快门来捕捉变化的速度,也需要“长时间曝光”来理解那些看不清的、被遮蔽的东西。所以从“快门”端诞生了深圳摄影的“体制叙事”(例如城市基建面貌的更新),而从“曝光”端诞生了深圳摄影的“民间叙事”(例如关于“二奶村”、“城中村”、“华强北市场”、“三和市场”等等作品)。

 

  3 深圳人的原乡都不是深圳,但“时间地理决定论”依然作用于深圳摄影人在深圳之外的拍摄,他们依然遵循了“累积变化”和“曝光暗处”这两大特征,将深圳之外的地域拍摄,呈现出体制和民间的两种叙事的交织。无论是西藏的长卷纪录、“地球的表情”、以及“全国一代人的肖像”等等作品,都充分验证了深圳摄影人的属性:一种源于深圳都市的爆炸性的时空框架所产生的内在摄影观。

 

  正是这种爆炸性的时空框架下的“时间地理”,占据了深圳摄影人的心智,使得“深圳摄影趣味”就像蜂群一样,在一只无形之手的指挥下,群体遵循了一种共同的方法论:基于纪实摄影下的长波段累积式观察,坚持城外人的客观中性立场、以体制和民间两种叙事相互交织的摄影方式,在中国建立了一种鲜明的流派风格:它不是对现实的猎奇,而是对现实的惊奇;它也不仅仅是一种影像的批判,也是一种影像的温和空间生产。它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化***好的摄影卷宗。

 

  深圳摄影趣味未来将会如何变化?我觉得,城市化依然会决定深圳摄影人的大部分意识。深圳城市化的下一步是数字的城市化、社交网络的城市化。所以,下一步城市化所影响的摄影,必然也是社交摄影。深圳摄影人不仅用数码设备纪实拍摄他们所感兴趣的深圳,而且他们会上传到社交网络上予以分享,不仅仅如此,他们的分享所引发的数字轨迹——别人的点赞、评论、转发、引发媒体介入、再次变成社交网络上的影像话题……这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图像生产循环,卷入更多的、更为复杂的观看、也会诞生更为庞杂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介入。

 

——完——

 

  作者杨莉莉,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视觉传播方向硕士生导师。

 

  题图:余海波 深圳罗湖,1994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郗先生
    35岁
    儿童摄影师
    1万-1.5万+提
    杨先生
    36岁
    店长/销售经理/活动策划
    面议+提
    任先生
    34岁
    数码总监/主管/修图师/调色师
    1万-1.5万+提
    俊先生
    31岁
    总经理
    面议+提
    优女士
    22岁
    化妆师
    5千-8千
    何女士
    28岁
    修图师/调色师
    面议
    王女士
    27岁
    化妆师/古装化妆师/写真化妆师
    6千-9千
    V先生
    31岁
    修图师
    1万-1.5万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蚂蚱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今天我们的采访对象是修图师蚂蚱,实名尚玉超。山东德州人,现定居于山东烟台…
专访摄影师陈灏
专访摄影师陈灏
二字开头的年纪,有人拼尽全力追赶梦想,也有的人数着日子整天浑浑噩噩…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专访古风摄影师玄清梓
我们爱古风,爱它的独特风情和韵味,爱它的文化底蕴和美学,更爱它经典…
专访修图师火山
专访修图师火山
提起修图师,大多数人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埋头苦苦修图的男性修图师…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徐东老师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叙事:浪漫与理智并存,来回切换,游刃有余…
专访摄影师陈曦
专访摄影师陈曦
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多久?三分钟,三天,三个月,还是三年…
专访摄影师阿淼
专访摄影师阿淼
9年的从业经验,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无意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淼老师…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长大后的我们总是怀念着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时候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