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陈诗宇:“汉服旅拍热”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 汉服回潮20年

陈诗宇:“汉服旅拍热”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 汉服回潮20年

2023-10-27发布     转载自:时尚旅游     作者:王子腾     上传用户:新视觉



  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这几年呈现出爆发趋势其实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基础的社会认知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从社会上大众的角度,人们可以接受穿着汉服这件事情,不论是在特别的场合,比如汉服秀、汉服大会还是一些日常的场合,比如现在很多白领上班时候会穿的马面裙。

  其实正如咱们今年“汉服回潮20年”的活动一样,汉服圈里的人也都了解,汉服作为一种可穿着的服装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可能确实要从王乐天穿着曲裾被媒体报道开始算起,那是2003年,到现在刚好有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首先,汉服作为一种服装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知。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服装文化领域,其实少数民族服装是最早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的,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尤其是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这些很有特点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它们是最早被广泛关注到的。但是作为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民族——汉族,汉族服饰在20年前其实很少被关注到。

  这和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关系,也和汉族服饰的特点有关系——汉族作为中国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复杂的一个民族,汉族服饰也有着非常复杂的款式和体系,不同朝代甚至同一个朝代阶段中不同的时期,都有着造型差异很明显的汉服。没有专业的人从服装发展的角度对汉服进行考据和研究,单凭个人力量很难研究清楚汉服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式的服饰,或者说,什么样的衣服才叫作汉服。

  在过去20年间,不少老师对古代传统服饰的研究与科普都做出重大贡献,比如国家博物馆孙机先生、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前馆长赵丰老师,还有我非常重要的好朋友和合作伙伴王非和董进老师,都在各自的领域对中华服饰的研究和知识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就是汉服之所以会“出圈”的另一个原因——汉服研究的知识储备达到了一定可以社会化的程度。

  所谓“知识化”具体指什么呢?比如说,不同时期汉服的形制是怎样的、花纹是怎样的、材质是怎样的,汉服的穿法是怎样的,服装搭配是怎样的……关于服饰的层层面面都需要考虑到,这也是为什么汉服作为一种服饰文化,仅积淀就花费了20年这么长时间。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综合的文化现象,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术,博大而精深。



  在研究具体的汉服知识时,我们用到的最重要的方式其实就是考据和复原,也就是通过博物馆的馆藏遗留、古书、古画、古籍等各种方式去研究不同朝代的汉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用了什么图案和材质,并且尝试复原这些衣服。

  与国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等大型的、服饰文化相对集中的博物馆的合作,也让我们逐渐建立了基础的汉服知识,这在2003年之前是很缓慢且小众、难得的合作。在2003年之前,专门的古代服饰文化展与科普相对较少,当时对于汉服的关注和热爱很多是来自民间的作用力,这也就涉及到了第三个汉服文化爆发的因素——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其实不论是2003年还是现在,对于汉服特别关注的群体始终都是年轻人,年龄在20~30岁左右。这类人群比较有共性的地方在于,有一定基础的文化知识储备,对信息的发掘能力很强,可以去挖掘、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另外,对“美”和“个性”非常关注。

  要知道汉服本身是一种服饰,穿着搭配的基本需求就是功能性和美感,基于这些特点,在2003年以后也逐渐呈现了中国汉服文化的不同发展时期,也是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

  第一个时期可以称作“漫汉服时期”,大概在2010年以前。市面上出现的汉服商家所制作的汉服基本是那种“仙服款”,结合了很多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的飘逸想象。

  在形制和图案上,这些“仙服款”汉服甚至有可能综合了很多服饰元素,包括和服羽织或韩服,比如一些大型的图案如同一幅画一样出现在汉服上,也是受到和服审美影响的产物。但是经过历史研究我们知道,中国汉服的图案自有其讲究和传统,它的文化承载量更复杂,也更有厚度。

  2010年以后,随着我们对中国汉服进一步的考据和复原,也和国内的一些纺织厂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在复原服装的过程中,一些“有据可依”的布料和图案也通过这些纺织单位进入了市场,比如“罗”这种布料。

  在2010年左右开始联系纺织厂制作罗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当时的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对于这种布料的需求,他们生产的罗大多供给日本。根据我们提供的一些历史文物参考,这些纺织厂开始生产一些复印图案的罗,就这样,罗这种纺织产品才重新回到了中国的纺织品市场上,也在汉服领域和其他服装领域有了更多的应用。

  就这样,在2010年以后,市面上开始出现一些比较讲究历史真实感的汉服品牌,它们在形制和图案上更加考究,在尊重汉服形制的基础上制造现在的汉服商品。从这个时间段开始,所谓的“汉服圈”就出现了不同的“派系”。

  但在我看来,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派系”,互联网上的那些关于汉服争议的本质是对于汉服的了解和需求程度不同——做历史考据复原的人和只想穿着好看传统服饰拍些照片的人,对于汉服知识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需求都是合理的,市面上也有不同的品牌和商家去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

  在我看来,这些现象都是很好的,这是人们在社会层面关注到中国汉服文化的表现,这种争议和不同的观点也会让这种文化现象受到关注,并且更好地发展下去。


  所以说我们作为较早开始研究汉服文化、到现在还在希望能够进一步为汉服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来说,非常乐于见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程度很高的这种状态。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热情造就了现在“汉服热”的旅行目的地,比如西安,比如洛阳。


  虽然从汉服旅拍的角度,这些汉文化集中的旅行目的地还有可以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升级的地方,但至少现在的“汉服热”现象证明这种文化形态得到了认可,尤其是很多年龄比较大的人也开始尝试穿着汉服,这种文化自信其实会让我们这种研究者非常感动,也非常自豪。

  之前也有人采访过我,“汉服热”的现象是不是“昙花一现”,以我个人的观点,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一种短期的反应。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引起了剧烈反响是一种文化长期积淀的反应和结果。

  目前我们看到北京、上海、成都、杭州这样时尚反应敏锐的城市出现了很多“汉服融入日常生活穿搭”的现象,而西安、洛阳这样的历史文化旅游重地出现了“汉服旅拍热”,这些现象还会继续辐射到更多城市和地方,在各个区域不同的背景和着装形态的承载下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这是中国传统汉族服饰文化的复兴和回潮,有着非常大的文化和产业驱动力。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如今的研究方向也和以前不完全相同。在了解了各个朝代基本的汉服便服形制和图案之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那就是“礼服”。虽然礼服的研究复杂而缓慢,但了解中国汉服礼服的共性和特质,从而把它们转化到现代生活的隆重场合可以穿着的服饰具有重大意义。也许在未来的重要场合或者国际场景,我们能把实用、好看又集中国汉文化精华于一身的汉服礼服穿在身上。那将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全新场景。

  编辑:王子腾
  文:博文
  图:仲春之会
  新媒体编辑:季秋
  新媒体设计:April
  本文刊载于《时尚旅游》10月刊

  《西安醉后是长安》专辑

  此处有删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安先生
    38岁
    摄影师/商业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面议
    王先生
    32岁
    儿童摄影师
    7千-8千
    刘先生
    32岁
    儿童摄影师
    5千-8千+提
    韩女士
    24岁
    化妆师
    7千-8千
    孙女士
    22岁
    摄影师/新生儿摄影师/婚礼摄影师
    5千-1万+提
    沈先生
    32岁
    数码总监/主管/修图师/调色师
    面议+提
    韩女士
    32岁
    摄影师
    8千-1万
    李先生
    43岁
    总经理/店长
    6千-8千+提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